Institutional news

院内快讯

在防汛赶产中勇于担当、默默奉献的规划师

点赞(19)

7月15日凌晨4点,武汉市规划研究院10楼交通市政分院办公室的灯还亮着

规划师们正在赶制《长江中游防洪形势图》、《武汉市防洪排涝体系图》


7月12日23时,历史第四高位的长江洪峰通过武汉,武汉各个险段安然无恙。武汉呈现出“江水来势汹涌、市民安居乐业”的鲜明对比景象。但“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市民对这句话感受颇深,现在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防洪排涝建设的指示要求下,市规划研究院开展了大量规划编制和空间管控工作,从城市空间布局、海绵城市建设、系统性通道和设施空间控制等多方面大力引导和推进防洪排涝系统建设。今年,武汉虽经历强降雨,市内大部分降雨量达到500-800毫米,局部地区甚至800-1000毫米,是常年同期的2.4-3.7倍,但因排水迅速,几乎看不到积水,交通顺畅,人们生活正常有序。

为高考考点排水提前预案

冒雨到渍水点做应急方案

据悉,《武汉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2016-2030年)》是市规划研究院交通市政分院在全国率先编制完成的。交通市政分院还编制了《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水防涝专项规划(2014-2030年)》。海绵城市建设提出“渗、滞、蓄、净、用、排”等综合措施,充分发挥湖泊、水系、绿地、道路等海绵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大力提升武汉市防涝能力,划分了258个海绵城市建设分区,对每个分区提出系统性防涝措施、系统性水污染治理措施、水体综合整治等建设指引。

但无论有多么完美的防洪排涝系统的提前规划和预案,总是会有不确定性出现,例如:局部降雨过强、下水管道被堵、破裂等情况。所以“哪里有渍水,我就立即赶往那里!”成了汛期规划师们的工作常态。

6月29日至7月3日,武汉市经历连续几天的大雨,特别是6月29日的特大强降雨,导致洪山区尚文路、虎泉街,汉口等地出现渍水险情。其中,尚文路部分区域积水深度达0.5-1.0米,尚文·创业小区一楼部分商户被淹。交通市政分院副总工程师王芳、高级工程师吴思、游志康等规划师们紧急冒雨赶往渍水点,收集渍水点范围及出口排水管网、下游受纳水体水位变化、系统泵站运行状况等基础数据资料。

规划师们通过叠加评估和分析排水管网运行能力是否达标、出口管道过流能力是否满足、下游湖泊水位是否得到控制等,寻找到渍水点形成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处理方案。针对渍水问题,规划师们连续几天驻守现场,并根据现场情况与市区水务人员优化调整抢险方案,以确保渍水迅速和安全消退,并防止再遇强降水出现渍水问题。

“高考是很多人一生的转折点,关系着一个孩子的未来。不希望因渍水问题影响考生考试。”王芳说。为此,规划师们提前对汉口高考考点的地势低洼区逐一进行渍水风险分析,并制作了简单易懂的应急措施图册。幸运的是这个方案得到了市防办排渍专家组的高度认可。他们迅速集结多家设计机构对全市58个考点按此标准落实,并将图册分发至各区各考点值守人员手中,才有了全市无一例因道路渍水引发误考或迟到的现象。

每到汛期,辛苦坚守在抗洪排涝一线的防汛人感动着千千万万的人。但规划师们,在汛期来临前,就开始提前预判,做抗洪排涝的系统规划。汛期时,根据汛期情况及时提供应急处理方案,在渍水点、防洪排涝现场都有他们的身影。虽然规划师们没有全员24小时守在抗洪堤坝上,但他们不分昼夜地提出各种规划方案和应急预案,以规划人的专业和担当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加班至凌晨4点赶制

《武汉防洪排涝体系图》

6月入梅后,武汉持续8轮的强降雨让今年的汛情格外严重。且武汉位于长江中下游,既有来自长江上游的下泄流量,又有下游鄱阳湖的顶托,还有汉江和洞庭湖方向的来水。武汉承受着“上泄下顶两边灌”的抗洪压力。以民为本,为民解忧,武汉把抗洪作为头等大事。

由于武汉江河水位连日跳涨,为科学调度防汛工作,7月14日晚上9点半,市规划研究院接到武汉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关于赶制《长江中游防洪形势图》和《武汉市防洪排涝体系图》的紧急通知。接到通知不到半个小时,交通市政分院高级工程师吴思、姜勇等6位规划师们就从家里回到了研究院10楼办公室。“为了规划工作及时的完成,规划师们无论住的多远,都时刻待命,随叫随到。”交通市政分院院长李海军说。

规划师们综合武汉市堤防、防洪保护圈、水系分区、大型排涝设施分布等情况,对长江中游三峡大坝至鄱阳湖段地形地势、水系分布、警戒水位和武汉市分蓄洪区分布等情况进行整合分析。他们将材料和数据一遍遍核对、分析,以“不能漏一个点和一条线”的高精度、严谨制开始赶制《长江中游防洪形势图》和《武汉市防洪排涝体系图》。

两图制作完成时,已是次日凌晨4点,这时的市区街道安安静静,市民还在安详熟睡着。两图描绘了目前武汉市防洪排涝形势和相关工作部署安排情况,便于各级领导决策使用,也为接下来可能会面临的高水位长江洪峰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为了规划方案加班至深夜是规划师们的常态,但我们却未曾知晓这些故事。在防汛战场上,测量工具是规划师们的武器、数据资料是他们的弹药、电脑是他们的助手,专业技术使他们找准靶、智慧大脑让他们瞄准靶向,他们坚韧的双手紧握扳机,在防汛排涝战场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4小时驻守堤坝

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处理

堤坝是阻挡汹涌洪水最好的武器,堤坝在,人才安!所以冲在防洪堤坝前沿,及时发现、解决问题非常重要。交通市政分院主任工程师戴立峰毫不犹豫地接受了上堤坝抗洪的任务。

从7月10日开始,戴立峰就在高新区堤坝各风险点24小时驻守,作为市防汛指挥部的专家,他不仅为区防洪排涝提供技术支持服务,还每天巡堤。戴立峰要求自己和其他巡堤人一样,巡堤时做到,眼到、手到、耳到、脚到、工具物料随人到,逐一查看堤顶、堤坡、堤脚有无管涌险情、排查隐患。

驻守堤坝的第二天,戴立峰巡堤时发现,左岭通道闸口处堤外坡脚冒水。他立刻高度重视起来,并向防汛指挥部汇报,随着逐步的观察,发现流量逐日减小。最后,戴立峰发现冒水是因为堤身沿线缺少引流排水管,闸口处地势较低,堤身内部积水通过闸口处石缝持续流出的原因。他及时向防汛指挥部报告冒水原因,并建议汛后完善堤身排水引流措施,加固闸口。戴立峰还探查了长山水库下游科技三路渍水的原因,多次赴长江存储器现场会商渍水问题,查清渍水原因并提出建议方案。

当问及戴立峰这些天工作累不累时?他微笑着答:“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戴立峰也积极参与了下沉社区的工作。在同事眼里戴立峰是一位做事踏实、做了不说、言语不多的人。他所说的这些应该做的、不足挂齿的小事,却是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伟大之举。

院防涝模型高级工程师吴思说:“为了把抗洪防涝工作做的更好,市规划研究院还配合城市仿真实验室搭建了排水防涝平台,目前已构建形成全市1000平方公里范围的排水防涝高精度模型,包括排水管网5697公里、排水节点44.5万个、河道134.5公里、湖泊39个、泵站37个,以高精度地形、地表覆盖、建筑等数据对主城区降雨可能形成的内涝进行提前模拟和预警,并将联合市气象局、水务局等多部门逐步实现城市内涝的及时预警和智能决策。”

在洪涝灾害时,规划师们是这个城市默默无闻的守护者,尽他们所能为市民筑建一个安全可靠的城市;在日常工作中,他们以创建“市民喜爱的城市”为出发点,用富有前瞻性的眼界、充满智慧的大脑和巧妙的双手规划着城市未来模样,为市民打造美丽、舒适的生活环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