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al life

文化生活

【科技文化节系列报道之三:热点面对面】共享单车与共享城市

点赞(16)


这应该是今年WPDI科技节最热的话题之一。自武汉暂停共享单车投放后,各界对于共享单车发展的讨论热闹非常,其中不乏对公共空间的思考,此次现场三位嘉宾之间擦出的火花,更是让人对城市未来的规划充满想象。

9月14日下午,清华同衡规划院创新中心副主任李栋、资深骑行爱好者邵义安、摩拜单车武汉地区经理吴昊共同参与了“热点面对面之共享单车”的圆桌对话,我院副院长武洁作为本场对话的主持人,嘉宾们的思想撞击让在场的规划师们多次掌声雷动。



1共享单车回归武汉


话题由摩拜单车武汉地区经理吴昊开始,他介绍了摩拜单车的实心胎、轴传动、智能锁等科技应用,并带来了一个入驻武汉的故事:“摩拜是2016年12月28日进入武汉的。我们的投放策略是从一线城市到沿海,之后是西部成都,中部武汉。”武汉市作为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特大城市,资源优势不必多说。前期大家还不了解共享单车时,摩拜和光谷高新区首先对接,他们对共享单车的模式表示欢迎。摩拜找到了这个突破口,在光谷地铁周边、高校集中区域、商圈做了研判。正值各大高校开学和东湖绿道开通之时,摩拜正式献礼武汉。对于武汉市民的骑行特点,吴昊认为武汉城市骑行特征主要表现在年龄结构小、大学生密集、过江需求大。

地道的武汉“骑行者”邵义安则带了更细致的感受,一开始对共享单车只是好奇,但并没能真正打动经常骑专业自行车的他,直到他因为去杭州学习时,不得不“随大流”,这才第一次体验,骑行后发现居然挺好骑。

接着,主持人武洁请李栋博士从专业角度出发,归纳共享单车带给人们出行习惯的改变,李栋说:“共享单车出现以后,其数量呈翻倍增长趋势。在很多城市不断加大出行比例,相当于又重新成为了一种主流的、大家很喜欢的出行方式。”

李博士表示,比回归城市更重要的是,自行车或共享单车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交通方式而存在的,它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和公共交通的一种方便的结合。

他们做过一个分析,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自行车和公共交通作为单独的交通方式去和小汽车对比时,78.22%的情况下还是小客车最快;但将共享单车+轨道作为一种集合的交通方式去对比时,同时考虑到小客车有打车、等车的时间,或者是在停车场找车位的时间,会发现只有36.98%的情况下是小客车更快。而共享单车的出现,优化了这一组合的效率,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适合我国大城市的一种出行模式。”

2共享单车冲击公共空间秩序




6月25日,南宁第一个叫停共享单车城市投放,随后,杭州、郑州、福州、南京、广州、上海、武汉相继按下暂停键。

面对暂停背后的乱停乱放、骑行安全问题,摩拜早有准备,吴昊说:“我们预料到了这种情况,我们也希望政府能够这样做,通过出台相关的管理和监管政策,引导行业有序和健康良性发展。以我们现在的判断,共享单车已进入下半场,即以智能化、精细化为核心的竞争。而且我们认为,最精准的投放是对社会资源的最高效利用。”

邵义安显然更能感受到单车带来的麻烦,他以亲身经历表达了他的两个担忧,一方面是武汉没有专用的道,就算有车道,车道较窄,在车行道两侧搞个栏杆,隔离出一条很窄的道,路况也不好,不太敢骑;另外就是有很多电动车逆行,非常危险。

李栋马上从根源上指出了问题所在——路权分配,再说白一点,就是价值观的问题,是现在城市道路由车本向人本的回归。其实在19世纪,道路是为马车而存在,当时汽车是争不过马车的。到了现在,大家的潜意识里,已经变成了汽车就该占用道路。其实在很多北欧国家,道路空间就是骑车占用的,可能我们还需要时间来逐渐接受这种出行方式。

随后,主持人武洁又提出了另外一个现象:汉口后湖地铁站周边共享单车潮汐现场,早高峰最多约600辆自行车车汇聚在此,数量与占地惊人。

吴昊表示之前关注过这片区域,最高峰期这里的单车曾达到了上千辆。他们只能尽量把后湖这些住宅集中的地方作为重点的调度区间,加强秩序整理工作。但是,这些都治标不治本,根本可能还是缺少允许车辆停放的城市空间。

李栋博士对武汉的居住环境不熟悉,但一眼就看出这是一个职住不平衡的大型社区无法避免的问题。单一功能的组团,各种交通方式都会有这个问题,它的方向会相对来说非常的集中,尤其是早晚钟摆的特征,也会有特别强烈的冲击。想要改变这个问题,不仅仅依靠道路来解决,更需要我们对空间和功能的匹配。


3骑行让城市更美好

主持人武洁感慨,新的事物出现的时候,一些冲击在所难免,而往往正是这些冲击才带来了社会各个层面的共同努力,使得新生事物更好得融合到城市里。一直以来,为了满足用户需求,摩拜单车不断地在改进车身设计;各大导航软件也贴心地推出了供单车用户参考骑行路线;我们市民也在不断提高个人素质,爱护共享单车不乱停乱放。这些无一不展现着共享单车与社会各个角色之间的融合。除此之外,我们也想了解,究竟还有哪些方面可以做得更好,有更大的进步空间。

作为骑行爱好者和市民,不论规划者从何角度考虑城市规划,邵义安希望他所在的城市空气质量好、有方便出行的道路、出行更安全。

前些时候我夫人骑车时,因为自行车出了点小故障她就停下来,结果被后面的车子给蹭到了一下,脚还受伤了。对于工作人员的快速理赔,他表示很贴心;但另一方面,他也希望骑行路上能够增加安全岛,在骑行的过程中遇到故障时,有地方可以整顿。

吴昊从企业和用户的角度提出,为了保证用户的骑行体验、整个城市的出行结构和出行安全:他们希望有三个方向的改进,第一是慢行系统的建设;第二是停车空间;第三是文明倡导骑行交规和共同管理。

面对他们的建议,李栋博士表示:“我们一年多以来跟政府、规划师以及其他伙伴进行沟通,包括共享单车的数据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什么样的便利。当然最基本的思路就是交通。就是这两年或一年多时间,上海的短途公共交通的需求量是在非常快速的下降,他们很苦恼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应对这个问题,是否可以直接减掉短途公交的量,但是现实的关联其实是很复杂的,因为从数据上看,遇到下雨的天气所有的骑行用户又回到了短途公交,所以不能直接简单的减少公共交通资源。最后应该是一种准实时的、动态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天气状况有所预测、可以快速调整的调度方式,去改变原有的公共交通,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因此这是很复杂、需要多种数据进行分析的问题。

4场内外专家热议如何让城市在共享中更美好



除了现场3位嘉宾的精彩观点,科技节还采访了场外专家的意见。

我局副局长刘奇志听完现场的论坛,他也颇有感受。他回忆起刚上班之初,自行车交通还是城市交通的非常重要方式,而且骑行中人与人的交流交往的感受都是非常亲切珍贵的,只是在我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过程中,大家逐渐把它忘记了。今天论坛上大家又从共享单车都开始关注起自行车出行,他非常高兴看到单车又回归到城市中。

“为什么我很欢迎自行车回归?”刘局长强调,第一它使得我们的空间能够节约很多,1台自行车停车只用1.5平方米,而1台小汽车车是大约是20~30平方米。此外,还有汽车排出来的尾气,给我们城市环境带来很多影响,再进一步来讲,大家都开车了不运动,对身体也不好。

对于共享单车在发展中出现了问题,刘局长认为我们作为城市规划者,应该正确引导三者的协调发展,一是单车,二是共享经济,三是城市,把单车公司联合起来,一起来做好市场,最终处理好单车和汽车、轨道交通的关系。

刘局长总结道,“我觉得要做好交通,负责城市规划和城市交通的规划师应当交互考量,城市规划注意交通配套,而城市交通也注意城市规划中的规范结构。总之,作为规划者,真的应该站在城市的角度,认真的考虑单车的问题,真正的让城市成为共享之地。”

最后,主持人武洁说道:“我想刘局长已经给我们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总结,希望通过我们这个短短的讨论,让我们的城市规划师能够有所思考,如何来推动我们的共享单车,推动我们的共享经济,进而推动我们的共享城市,再次感谢三位嘉宾给我们带来的精彩分享!”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