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y construction column

主题教育

星星之火 生生不息 ——院党史读书班暨理想信念教育培训在井冈山举办

点赞(13)

地处江西、湖南两省交界的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这里是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也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道路的起点。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不仅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而且孕育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2021年5月17日至5月21日,院党委书记彭伟宏带领党员群众一行48人赴井冈山开展了“党史读书班暨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在井冈山市委党校的安排下,全体学员系统学习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后,先后赴小井红军医院、大井毛泽东同志故居、茨坪毛泽东同志故居、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黄洋界、神山村、茅坪八角楼、龙江书院、大仓等革命遗址进行实地考察和现场学习,参加了党的百年辉煌历史专题学习和烈士后代的访谈活动后,举行了结班仪式。



5月的井冈山雨水连绵,万木苍翠,处处充满了红色记忆。追寻着革命先烈的战斗足迹,仿佛置身于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年代,依稀听到了震撼山河的隆隆炮声,闻到了黄洋界的浓浓硝烟,感受到革命先驱浴血奋战、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革命信念。为期五天的高强度学习让大家的思想受到洗礼,心灵受到震撼,对井冈山精神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理想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

井冈山斗争只有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却有4.8万余人牺牲,平均每天近60人献出生命,其中有名有姓被镌刻在纪念碑上的只有15744人……一片血雨腥风中,因为有着坚定的理想信念,不变的初心使命,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于黑暗中冲破迷雾,杀出一条光明的新路。

在井冈山牺牲的英烈有伍若兰、伍中豪、张子清、王尔琢、陈毅安等……伍若兰,朱德的夫人,她为掩护朱德受伤被俘后,敌人对她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严刑拷打。“踩杠子、灌辣椒水”等等酷刑全部用尽,仍然不能让伍若兰屈服。伍若兰说:“共产党人从来不怕死,为人民解放而死最光荣。若要我低头,除非日头从西边出,赣江水倒流。”首任中共永新县委书记刘真,被敌人残酷挖出了双眼,放在蒸笼中活活蒸死,也不叛变投敌;小井红军医院130多名伤病员,面对敌人的枪口,无一人愿意说出红军主力去向,最后全部慷慨就义。经历了九死一生的革命前辈曾志舍小家为大家、以身作则教育后代,要求后人用最朴素、最简单的形式办理她的后事,三个月以后再发讣告,一生心里始终装着党和人民。

坚定的信念在革命年代成为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催动着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换取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以曾志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终其一生,仍然保持了忠诚干净、清廉务实的共产党员本色。



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

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井冈山道路就是依托根据地积累革命力量,逐步造成农村包围战略态势,最后夺取全国胜利。这条革命道路突破了苏俄“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模式,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战争史上的伟大创造。

1927年9月,秋收起义受挫,毛泽东主张放弃攻打长沙,起义军向南转移。同年10月27日,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到达井冈山上的茨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在莽莽深山中连日战斗,部队缺乏弹药,没有给养,指战员伤病残增多。当时,何挺颖任党代表的连队党员多,注重发挥党员作用,基本没有逃兵。这引起了毛泽东的思考。部队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后,保留下来不足千人,前委决定进行改编,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班、排有小组,营、团建党委。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是把工农革命军建设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奠定了政治建军、思想建党的基础。

队伍刚上井冈山的时候,就有人提出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1928年5月20日,在八角楼旁边的谢公祠里,毛泽东主持召开了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们从老乡家借来门板,垫上几块砖石就是座位席,他们急切想要听到一个解答。会议总结了井冈山根据地创建以来的经验,直面疑问,明确指出革命根据地和红军能够长期存在并发展。茅坪八角楼昏暗的灯光下,毛主席在这里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井冈山中国化的伟大开篇历程。



艰苦奋斗是井冈山精神的基石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敌军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和会剿,当时物资奇缺,缺衣少食,饥寒交迫都是常态,“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的精打光。” 这首歌既是对红军艰苦生活的真实反映,又是对红军奋斗精神的生动写照。

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英勇的红军没有被艰苦的生活和极度的困难吓倒,毛泽东、朱德等红军领导人与官兵同甘苦、共患难,“从军长到伙夫,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为了解决食盐缺乏的困难,广大军民把房屋老墙上的土取下来熬硝盐。为了让贫困农民过冬,毛泽东将自己的棉衣送去,只穿两件单衣工作。为了打破敌人的“会剿”,储备充足的粮食,朱德与战士们一起挑粮,他们肩挑手扛,将30万斤粮食挑上山,解决红军的给养困难,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战胜艰难困苦,“朱德的扁担”至今被人铭记。小井红军医院的医生很少,药品奇缺,医务人员自己上山采药,用竹片、木板做成一些简单的医疗器具,绷带用了又用……。为了安定群众生活,根据地军民白手起家,先后创办起修械厂、军械厂、红军棉被厂、红军印刷厂等。

正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军民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不向困难低头,不向敌人屈服,坚韧不拔的将革命进行到底,根据地才得以巩固和发展起来,实现了“边界红旗始终不倒”。



依靠群众是井冈山精神的法宝

得民心者得天下。井冈山斗争时期,敌强我弱,只有紧紧依靠群众才能克服一切困难;只有广泛的发动群众,让群众知道党的军队是为人民谋福利的军队,才能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当时党的领导人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及时确立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群众路线。

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以后,及时改编和改造了王佐、袁文才即带领的农民自卫军,使得这支农民武装完全接受共产党的领导。革命理想信念和人民军队思想迅速在农民自卫军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使之成为汇入中国革命洪流的又一支革命武装。随着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中国共产党将“做群众工作”同“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一起确定为工农红军的“三大任务”,将“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和“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宣布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真正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心,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形成党群一体、军民一心、团结抗战的大好局面。黄洋界保卫战,红军在不足一个营兵力的情况下,成功挫败了国民党反动派4各团的数次猛攻,也是创下了依靠井冈山人民群众,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

一首当时的民谣:“千恩万谢毛委员,工农革命掌政权;穷人翻身做主人,革命到底心不变”,就是当时军民团结的真实写照。群众的斗争力量熔成革命胜利的推动之力,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传承

当年的井冈山,地处偏僻,山高路远,“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到万担”;今天的井冈山已蝶变为拥有19万人口的美丽山城。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遗迹有10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22处,处处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红军后人成立工作室,小学生在革命遗址当起讲解员。井冈山市挖掘红色资源,传播红色文化,正着力打造成老区振兴示范和社会治理标杆。

神山村的巨变就是这一发展的重要见证。黄洋界脚下的神山村,曾是“十二五”江西省定贫困村。2016年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神山村视察,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神山村始终牢记习总书记嘱托,勇于创新,积极实施村级组织“131”治理模式,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安居扶贫、旅游扶贫、基础设施扶贫、保障扶贫,积极落实贫困家庭民生托底的“保障网”,至2016年底基本解决了贫困问题。2017年、2019年先后获评为“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2020年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指出,要饮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先烈,不要忘了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要忘了我们的革命理想、革命宗旨,不要忘了我们中央苏区、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们;要求推进红色基因传承,从红色基因中汲取强大信仰力量,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直至今天,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等井冈山精神仍具着巨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上一篇
下一篇